(唐) 刘 禹 锡
尘 中 见 月 心 亦 闲 ,
况 是 清 秋 仙 府 间 。
凝 光 悠 悠 寒 露 坠 ,
此 时 立 在 最 高 山 。
碧 虚 无 云 风 不 起 ,
山 上 长 松 山 下 水 。
群 动 悠 然 一 顾 中 ,
天 高 地 平 千 万 里 。
少 君 引 我 升 玉 坛 ,
礼 空 遥 请 真 仙 官 。
云 拼 欲 下 星 斗 动 ,
天 乐 一 声 肌 骨 寒 。
金 霞 昕 昕 渐 东 上 ,
轮 欹 影 促 犹 频 望 。
绝 景 良 时 难 再 并 ,
他 年 此 日 应 惆 怅 。
(唐)刘禹锡
尘中见月心亦闲,况是清秋仙府间。
凝光悠悠寒露坠,此时立在最高山。
碧虚无云风不起,山上长松山下水。
群动悠然一顾中,天高地平千万里。
少君引我升玉坛,礼空遥请真仙官。
云拼欲下星斗动,天乐一声肌骨寒。
金霞昕昕渐东上,轮欹影促犹频望。
绝景良时难再并,他年此日应惆怅。
这首诗共十六句,每四句一韵,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。第一段写桃源玩月,有月之景,有玩之情;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,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;第三段浪漫畅想,写欲仙之感,由景及情,生发自然;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,写日出月落,更就"绝景良时"抒发情感,略出桃源别后,难再重游一意。全诗景物随时而变,情调随景而移,有起伏跌宕之感。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,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。尤其“凝光悠悠寒露坠,此时立在最高山”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。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,可以说百人百解。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,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,盼望早日回归;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“寒露坠”代指人生祸福无常,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。也许这种种理解,正好体现了“诗豪”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。
更多的了解作者?请参考刘禹锡的著名诗词。
拼音有误?我来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