寄欧阳舍人书-原文注音-曾巩

隐藏/显示注释

巩顿首再拜,舍人先生:

去秋1人还,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2墓碑铭3。反复观诵,感与惭并4

         巩 gǒng 顿 dùn 首 shǒu 再 zài 拜 bài  舍 shè 人 rén 先 xiān 生 shēng

         去  秋 qiū 人 rén 还 huán  蒙 méng 赐  书 shū 及  所 suǒ 撰 zhuàn 先 xiān 大  父  墓  碑 bēi 铭 míng  反 fǎn 复  观 guān 诵 sòng  感 gǎn 与  惭 cán 并 bìng

【注释】  1.去秋:当指庆历六年。 2.先大父:去世的祖父。曾巩祖父曾致尧,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。人仕后,坚守刚直,敢于言事,屡遭贬斥,历知州府,终户部郎中,真宗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卒于官,享年六十六岁。 3.墓碑铭:指欧阳修所作《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》。文中说:“庆历六年夏,其孙巩巩其父命以来请曰:‘愿有述。’遂为之述。”即指此事。 4.感与惭并:感激与惭愧之情同时而来。

【译文】  曾巩叩头再次拜上,舍人先生: 去年秋天,我派去的人回来,承蒙您赐予书信及为先祖父撰写墓碑铭。我反复读诵,真是感愧交并。


夫铭志之著于世,义近于史,而亦有与史异者。盖史之于善恶,无所不书,而铭者,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,惧后世之不知,则必铭而见之1。或纳于庙,或存于墓,一也2。苟其人之恶,则于铭乎何有?此其所以与史异也。其辞之作,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,生者得致其严3。而善人喜于见传4,则勇于自立5;恶人无有所纪6,则以愧而惧。至于通材达识,义烈节士,嘉言善状,皆见于篇,则足为后法7。警劝之道,非近乎史,其将安近8

         夫  铭 míng 志 zhì 之 zhī 著 zhù 于  世 shì  义  近 jìn 于  史 shǐ  而 ér 亦  有 yǒu 与  史 shǐ 异  者 zhě  盖 gài 史 shǐ 之 zhī 于  善 shàn 恶 è  无  所 suǒ 不  书 shū  而 ér 铭 míng 者 zhě  盖 gài 古  之 zhī 人 rén 有 yǒu 功 gōng 德  材 cái 行 xíng 志 zhì 义  之 zhī 美 měi 者 zhě  惧  后 hòu 世 shì 之 zhī 不  知 zhī  则  必  铭 míng 而 ér 见 jiàn 之 zhī  或 huò 纳  于  庙 miào  或 huò 存 cún 于  墓   一  也   苟 gǒu 其  人 rén 之 zhī 恶 è  则  于  铭 míng 乎  何  有 yǒu  此  其  所 suǒ 以  与  史 shǐ 异  也   其  辞  之 zhī 作 zuò  所 suǒ 以  使 shǐ 死  者 zhě 无  有 yǒu 所 suǒ 憾 hàn  生 shēng 者 zhě 得  致 zhì 其  严 yán  而 ér 善 shàn 人 rén 喜  于  见 jiàn 传 chuán  则  勇 yǒng 于  自  立   恶 è 人 rén 无  有 yǒu 所 suǒ 纪   则  以  愧 kuì 而 ér 惧   至 zhì 于  通 tōng 材 cái 达  识 shí  义  烈 liè 节 jié 士 shì  嘉 jiā 言 yán 善 shàn 状 zhuàng  皆 jiē 见 jiàn 于  篇 piān  则  足  为 wéi 后 hòu 法   警 jǐng 劝 quàn 之 zhī 道 dào  非 fēi 近 jìn 乎  史 shǐ  其  将 jiāng 安 ān 近 jìn

【注释】  1.铭而见之:作铭文使其显现。《礼记·祭统》:“铭者,自名也,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,而明著之后世者也。为先祖者,莫不有美焉,莫不有恶焉,铭之义,称美而不称恶,此孝子孝孙之心也。” 2.“或纳于庙”三句:意谓铭文或人家庙,或存墓中,其用意相同。 3.生者得致其严:谓活着的人能借以表乐自己尊敬之情。严,尊敬。 4.喜于见传:谓积善之人乐于见到自己的好处流传于世。 5.勇于自立:奋发起来有所建树。 6.无有所纪:没有什么事迹可记。以愧而俱:因以惭愧和畏惧。 7.足为后法:足以作为后人的楷模。 8.“警劝”三句:意谓铭的替恶勉善的作用,不与史书相近,那又与什么相近呢?

【译文】  说到铭志之所以能够著称后世,是因为它的意义与史传相接近,但也有与史传不相同的地方。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,而碑铭呢,大概是古代功德卓著、才能操行出众,志气道义高尚的人,怕后世人不知道,所以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,有的置于家庙里,有的放置在墓穴中,其用意是一样的。如果那是个恶人,那么有什么好铭刻的呢?这就是碑铭与史传不同的地方。铭文的撰写,为的是使死者没有什么可遗憾,生者借此能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。行善之人喜欢自己的善行善言流传后世,就发奋有所建树;恶人没有什么可记,就会感到惭愧和恐惧。至于博学多才、见识通达的人,忠义英烈、节操高尚之士,他们的美善言行,都能一一表现在碑铭里,这就足以成为后人的楷模。铭文警世劝戒的作用,不与史传相近,那么又与什么相近呢!


及世之衰,为人之子孙者,一欲1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2。故虽恶人,皆务勒铭3,以4夸后世。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,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,书其恶焉,则人情之所不得,于是乎铭始不实5。后之作铭者,常观其人6。苟托之非人7,则书之非公与是8,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9。故千百年来,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,莫不有铭,而传者盖少。其故非他,托之非人,书之非公与是故也。

         及  世 shì 之 zhī 衰 shuāi  为 wéi 人 rén 之 zhī 子  孙 sūn 者 zhě  一  欲  褒 bāo 扬 yáng 其  亲 qīn 而 ér 不  本 běn 乎  理   故  虽 suī 恶 è 人 rén  皆 jiē 务  勒  铭 míng  以  夸 kuā 后 hòu 世 shì  立  言 yán 者 zhě 既  莫  之 zhī 拒  而 ér 不  为 wéi  又 yòu 以  其  子  孙 sūn 之 zhī 所 suǒ 请 qǐng 也   书 shū 其  恶 è 焉 yān  则  人 rén 情 qíng 之 zhī 所 suǒ 不  得   于  是 shì 乎  铭 míng 始 shǐ 不  实 shí  后 hòu 之 zhī 作 zuò 铭 míng 者 zhě  常 cháng 观 guān 其  人 rén  苟 gǒu 托 tuō 之 zhī 非 fēi 人 rén  则  书 shū 之 zhī 非 fēi 公 gōng 与  是 shì  则  不  足  以  行 xíng 世 shì 而 ér 传 chuán 后 hòu  故  千 qiān 百 bǎi 年 nián 来 lái  公 gōng 卿 qīng 大  夫  至 zhì 于  里  巷 xiàng 之 zhī 士 shì  莫  不  有 yǒu 铭 míng  而 ér 传 chuán 者 zhě 盖 gài 少 shǎo  其  故  非 fēi 他   托 tuō 之 zhī 非 fēi 人 rén  书 shū 之 zhī 非 fēi 公 gōng 与  是 shì 故  也 

【注释】  1.一欲:一心只想。 2.不本乎理:不根据事理。 3.皆务勒铭:都致力于刻立碑铭。 4.以:用以。 5.不实:不合事实,意谓虚夸。 6.常观其人:应当察看撰写铭文的人本身怎么样。 7.非人:不适当的人。 8.非公与是:意谓写出的铭文就不公平和不合事实。 9.传后:传于后世。

【译文】  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,为人子孙的,一味地只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顾事理。所以即使是恶人,都一定要立碑刻铭,用来向后人夸耀。撰写铭文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,又因为死者子孙的一再请托,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,就人情上过不去,这样铭文就开始出现不实之辞。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者,应当观察一下作者的为人。如果请托的人不得当,那么他写的铭文必定会不公正,不正确,就不能流行于世,传之后代。所以千百年来,尽管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巷小民死后都有碑铭,但流传于世的很少。这里没有别的原因,正是请托了不适当的人,撰写的铭文不公正、不正确的缘故。


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?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,无以为也1。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2,则不受而铭之,于众人则能辨3焉。而人之行,有情善而迹非4,有意奸而外淑5,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6,有实大于名7,有名侈于实8。犹之用人,非畜道德者,恶9能辨之不惑,议之不徇?不惑10不徇11,则公且是矣。而其辞之不工,则世犹不传,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12焉。故曰,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,岂非然哉!

         然 rán 则  孰 shú 为 wéi 其  人 rén 而 ér 能 néng 尽 jìn 公 gōng 与  是 shì 欤   非 fēi 畜  道 dào 德  而 ér 能 néng 文 wén 章 zhāng 者 zhě  无  以  为 wéi 也   盖 gài 有 yǒu 道 dào 德  者 zhě 之 zhī 于  恶 è 人 rén  则  不  受 shòu 而 ér 铭 míng 之 zhī  于  众 zhòng 人 rén 则  能 néng 辨 biàn 焉 yān  而 ér 人 rén 之 zhī 行 xíng  有 yǒu 情 qíng 善 shàn 而 ér 迹  非 fēi  有 yǒu 意  奸 jiān 而 ér 外 wài 淑 shū  有 yǒu 善 shàn 恶 è 相 xiāng 悬 xuán 而 ér 不  可  以  实 shí 指 zhǐ  有 yǒu 实 shí 大  于  名 míng  有 yǒu 名 míng 侈 chǐ 于  实 shí  犹 yóu 之 zhī 用 yòng 人 rén  非 fēi 畜  道 dào 德  者 zhě  恶  能 néng 辨 biàn 之 zhī 不  惑 huò  议  之 zhī 不  徇 xùn  不  惑 huò 不  徇 xùn  则  公 gōng 且 qiě 是 shì 矣   而 ér 其  辞  之 zhī 不  工 gōng  则  世 shì 犹 yóu 不  传 chuán  于  是 shì 又 yòu 在 zài 其  文 wén 章 zhāng 兼 jiān 胜 shèng 焉 yān  故  曰 yuē  非 fēi 畜  道 dào 德  而 ér 能 néng 文 wén 章 zhāng 者 zhě 无  以  为 wéi 也   岂  非 fēi 然 rán 哉 zāi

【注释】  1.“非畜道德”二句:意谓不是积蓄有道德素养而又能写好文章的人,是不能做到“公与是”的。 2.于恶人:对于恶人。不受而铭之:不接受为他作铭的请求。 3.辨:辨别清楚。 4.情善而迹非:心情从善但表现出的事却不好。 5.意奸而外淑:立意奸诈但却表现出善良的样子。 6.“有善恶相悬”一句:有善有恶极其悬殊,却又不能切实加以指出。 7.实大于名:实际表现大于名声。 8.名侈于实:名声超过了实际表现。侈,夸大。 9.恶:怎么。 10.惑:困惑、迷乱。 11.徇:偏于私情。 12.文章兼胜:文章也相应写得好。

【译文】  照这样说来,怎样的人才能做到完全公正与正确呢?我说不是道德高尚文章高明的人是做不到的。因为道德高尚的人对于恶人是不会接受请托而撰写铭文的,对于一般的人也能加以辨别。而人们的品行,有内心善良而事迹不见得好的,有内心奸恶而外表良善的,有善行恶行相差悬殊而很难确指的,有实际大于名望的,有名过其实的。好比用人,如果不是道德高尚的人怎么能辨别清楚而不被迷惑,怎么能议论公允而不徇私情?能不受迷惑,不徇私情,就是公正和实事求是了。但是如果铭文的辞藻不精美,那么依然不能流传于世,因此就要求他的文章也好。所以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,难道不是如此吗?


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,虽或并世而有1,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。其传之难如此,其遇之难又如此。若先生之道德文章,固2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。先祖之言行卓卓3,幸遇而得铭4,其公与是,其传世行后无疑也。而世之学者,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,至其所可感,则往往衋然5不知涕之流落也,况其子孙也哉?况巩也哉?其追睎6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,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7而及其三世8。其感与报,宜若何而图之9?抑10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,而先生进之11,先祖之屯蹶否塞12以死,而先生显之13,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14之士,其谁不愿进于庭15?潜遁幽抑16之士,其谁不有望于世17?善谁不为,而恶谁不愧以惧?为人之父祖者,孰不欲教其子孙?为人之子孙者,孰不欲宠荣其父祖?此数美者,一归于先生。

         然 rán 畜  道 dào 德  而 ér 能 néng 文 wén 章 zhāng 者 zhě  虽 suī 或 huò 并 bìng 世 shì 而 ér 有 yǒu  亦  或 huò 数 shù 十 shí 年 nián 或 huò 一  二 èr 百 bǎi 年 nián 而 ér 有 yǒu 之 zhī  其  传 chuán 之 zhī 难 nán 如  此   其  遇  之 zhī 难 nán 又 yòu 如  此   若 ruò 先 xiān 生 shēng 之 zhī 道 dào 德  文 wén 章 zhāng  固  所 suǒ 谓 wèi 数 shù 百 bǎi 年 nián 而 ér 有 yǒu 者 zhě 也   先 xiān 祖  之 zhī 言 yán 行 xíng 卓 zhuó 卓 zhuó  幸 xìng 遇  而 ér 得  铭 míng  其  公 gōng 与  是 shì  其  传 chuán 世 shì 行 xíng 后 hòu 无  疑  也   而 ér 世 shì 之 zhī 学 xué 者 zhě  每 měi 观 guān 传 zhuàn 记  所 suǒ 书 shū 古  人 rén 之 zhī 事 shì  至 zhì 其  所 suǒ 可  感 gǎn  则  往 wǎng 往 wǎng 衋  然 rán 不  知 zhī 涕  之 zhī 流 liú 落 luò 也   况 kuàng 其  子  孙 sūn 也  哉 zāi  况 kuàng 巩 gǒng 也  哉 zāi  其  追 zhuī 睎  祖  德  而 ér 思  所 suǒ 以  传 chuán 之 zhī 之 zhī 繇 yáo  则  知 zhī 先 xiān 生 shēng 推 tuī 一  赐  于  巩 gǒng 而 ér 及  其  三 sān 世 shì  其  感 gǎn 与  报 bào  宜  若 ruò 何  而 ér 图  之 zhī  抑  又 yòu 思  若 ruò 巩 gǒng 之 zhī 浅 qiǎn 薄  滞 zhì 拙 zhuō  而 ér 先 xiān 生 shēng 进 jìn 之 zhī  先 xiān 祖  之 zhī 屯 zhūn 蹶 jué 否  塞  以  死   而 ér 先 xiān 生 shēng 显 xiǎn 之 zhī  则  世 shì 之 zhī 魁 kuí 闳 hóng 豪 háo 杰 jié 不  世 shì 出 chū 之 zhī 士 shì  其  谁 shuí 不  愿 yuàn 进 jìn 于  庭 tíng  潜 qián 遁 dùn 幽 yōu 抑  之 zhī 士 shì  其  谁 shuí 不  有 yǒu 望 wàng 于  世 shì  善 shàn 谁 shuí 不  为 wéi  而 ér 恶 è 谁 shuí 不  愧 kuì 以  惧   为 wéi 人 rén 之 zhī 父  祖  者 zhě  孰 shú 不  欲  教 jiào 其  子  孙 sūn  为 wéi 人 rén 之 zhī 子  孙 sūn 者 zhě  孰 shú 不  欲  宠 chǒng 荣 róng 其  父  祖   此  数 shù 美 měi 者 zhě  一  归 guī 于  先 xiān 生 shēng

【注释】  1.并世而有:同一时期出现。 2.固:诚然、确实。 3.卓卓:突出貌。 4.幸遇而得铭:幸运地相遇而又能得到对方撰写铭文。 5.衋然:伤痛的样子。 6.睎:仰慕。 7.推一赐于巩:推恩一次给我。指欧阳修应其所请,替他祖父作墓碑铭。 8.三世:指曾巩自己以及他的父亲、祖父三代都荣受恩惠。 9.“其感于报”二句:那感激与报答之心,应当怎么样使之实现呢? 10.抑:然而。 11.进之:使之学有所进。屯蹶困苦挫折。 12.否塞:闭塞不通。屯、否,皆《易》卦名,象征艰难阻塞,时运不通。巩之先祖曾致尧为官刚直,多次遭贬,故云。 13.显之:使其平生事迹得到显扬。 14.不出世:不显露于世,即政治上不遇于时。 15.进于庭:意谓拜入您的门下。 16.潜遁幽抑:隐逸困顿。 17.有望于世:对于世事前途有所期待。

【译文】  但是道德高尚而又善作文章的人,虽然有时会同时出现,但也许有时几十年甚至一二百年才有一个。因此铭文的流传是如此之难;而遇上理想的作者更是加倍的困难。象先生的道德文章,真正算得上是几百年中才有的。我先祖的言行高尚,有幸遇上先生为其撰写公正而又正确的碑铭,它将流传当代和后世是毫无疑问的。世上的学者,每每阅读传记所载古人事迹的时候,看到感人之处,就常常激动得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,何况是死者的子孙呢?又何况是我曾巩呢?我追怀先祖的德行而想到碑铭所以能传之后世的原因,就知道先生惠赐一篇碑铭将会恩泽及于我家祖孙三代。这感激与报答之情,我应该怎样来表示呢?我又进一步想到象我这样学识浅薄、才能庸陋的人,先生还提拔鼓励我,我先祖这样命途多乖穷愁潦倒而死的人,先生还写了碑铭来显扬他,那么世上那些俊伟豪杰、世不经见之士,他们谁不愿意拜倒在您的门下?那些潜居山林、穷居退隐之士,他们谁不希望名声流播于世?好事谁不想做,而做恶事谁不感到羞愧恐惧?当父亲、祖父的,谁不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孙?做子孙的,谁不想使自己的父祖荣耀显扬?这种种美德,应当全归于先生。


既拜赐之辱1,且敢2进其所以然。所谕3世族之次4,敢5不承教而加详6焉?愧甚,不宣7。巩再拜。

         既  拜 bài 赐  之 zhī 辱   且 qiě 敢 gǎn 进 jìn 其  所 suǒ 以  然 rán  所 suǒ 谕  世 shì 族  之 zhī 次   敢 gǎn 不  承 chéng 教 jiào 而 ér 加 jiā 详 xiáng 焉 yān  愧 kuì 甚 shèn  不  宣 xuān  巩 gǒng 再 zài 拜 bài

【注释】  1.辱:谦词,犹言承蒙。 2.敢:自言冒昧之词。 3.谕:谕示。旧时上告下的通称。 4.世族之次:指曾氏家族的世系排列。按欧阳修在《与曾巩论世族书》中,指出曾巩在陈述家族世系次序排列中,依年代考证有多处不合,故“虽且从所述,皆宜更加考正”。从中可见欧阳修的求实精神。 5.敢:岂敢。 6.加详:加以详细考查。这是曾巩对欧阳修来信论及曾氏世族一事的表态与回答。 7.不宣:不一一细说。旧时书信末尾常用语。

【译文】  我荣幸地得到了您的恩赐,并且冒昧地向您陈述自己所以感激的道理。来信所论及的我的家族世系,我怎敢不听从您的教诲而加以研究审核呢?荣幸之至,书不尽怀,曾巩再拜上。


背景

  这封信作于宋仁宗庆历七年(1047年)。庆历六年(1046年)夏,曾巩奉父亲之命,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。当年,欧阳修写好《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》,曾巩于次年即写此信致谢。

赏析

  《寄欧阳舍人书》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其师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,文章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。来述说“立言”的社会意义,阐发“文以载道”的主张,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。文章结构谨严,起承转合自然。
 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,它没有平常的客套,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。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。来述说“立言”的社会意义,阐发“文以载道”的主张,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。文章结构谨严,起承转合非常自然。
  第一段(起承部分),首先交待写这封信的缘起与观诵墓碑后的总的感受。接着叙及撰写暮志铭的意义。先提出论点“铭志之著于世,义近于史”,然后比较铭、史之异同。先言其异,次言其同。本段借助铭、史对比展开文章,深刻地阐述了铭志的警世作用。
  第二段谈今铭“二弊”,首先是不实;其次是“传者盖少”。
  第三段,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。作者提出:“立言者”必须是“畜道德而能文章者”。作者在本段总的提出这个论点,然后再分说,“畜道德”和“能文章”。最后总说: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,岂非然哉!二三段为“转”,最后两段为“合”,从立言者之论,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,盛誉欧阳修“畜道德而能文章”之贤,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。与文章开头呼应。在唐宋八大家当中,曾巩是最重视章法的,在以上所述中,读者可以看到曾巩文章的这一特点,结构十分谨严,内容环环相扣,起承转合,如行云流水。此文可称得上曾巩文章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。


拼音有误?我来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