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清) 洪 亮 吉
短 流 头 , 长 流 头 , 长 流 水 , 流 不 休 。
黄 芦 关 , 格 子 墩 , 二 百 里 , 无 军 屯 。
黄 尘 烧 , 赤 日 炙 , 声 如 雷 , 裂 山 石 。
(清)洪亮吉
短流头,长流头,长流水,流不休。
黄芦关,格子墩,二百里,无军屯。
黄尘烧,赤日炙,声如雷,裂山石。
诗写的是丝路古驿长流水的所见所感。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,是丝绸之路艰险难行的路段。其间的古驿站的名字往往不是带有水就是带有植被。长流水、大泉、马莲井、公婆泉、 明水、苦水、沙井子、一碗泉……,黄芦岗、红柳园、松树塘……,梧桐窝子泉则是水与植被的结合。水与植被是丝路旅人的庇荫。在现代时期到来之前,这些驿站的情况难得有大的改变。 长流水之所以让旅人难忘,是因为到了这里,离开“天山第一城”—— 哈密不远了。也因为它不但有长流不休的水泉,而且水味甘冽。此前两站路,便是著名的苦水驿。从苦水到甜水,等于即将走出千里戈壁,抵达绿洲。从清朝到民国,长流水的另一个“场景”就是一直驻有一支小小的精悍的边防军。
拼音有误?我来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