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古·挽易昌陶-拼音版-毛泽东

全文拼音

 五  古 ·  挽 wǎn 易  昌 chāng 陶 táo

( 近 jìn 现 xiàn 代 dài) 毛 máo 泽  东 dōng

 去  去  思  君 jūn 深 shēn

 思  君 jūn 君 jūn 不  来 lái

 愁 chóu 杀 shā 芳 fāng 年 nián 友 yǒu

 悲 bēi 叹 tàn 有 yǒu 余  哀 āi

 衡 héng 阳 yáng 雁 yàn 声 shēng 彻 chè

 湘 xiāng 滨 bīn 春 chūn 溜 liū 回 huí

 感 gǎn 物  念 niàn 所 suǒ 欢 huān

 踯 zhí 躅 zhú 南 nán 城 chéng 隈 wēi

 城 chéng 隈 wēi 草 cǎo 萋  萋 

 涔 cén 泪 lèi 侵 qīn 双 shuāng 题 

 采 cǎi 采 cǎi 余  孤  景 jǐng

 日  落 luò 衡 héng 云 yún 西 

 方 fāng 期  沆 hàng 养 yǎng 游 yóu

 零 líng 落 luò 匪 fěi 所 suǒ 思 

 永 yǒng 诀 jué 从 cóng 今 jīn 始 shǐ

 午  夜  惊 jīng 鸣 míng 鸡 

 鸣 míng 鸡  一  声 shēng 唱 chàng

 汗 hàn 漫 màn 东 dōng 皋 gāo 上 shàng

 冉 rǎn 冉 rǎn 望 wàng 君 jūn 来 lái

 握  手 shǒu 珠 zhū 眶 kuàng 涨 zhǎng

 关 guān 山 shān 蹇 jiǎn 骥  足 

 飞 fēi 飙 biāo 拂  灵 líng 帐 zhàng

 我  怀 huái 郁  如  楚 chǔ

 放 fàng 歌  依  列 liè 嶂 zhàng

 列 liè 嶂 zhàng 青 qīng 且 qiě 茜 qiàn

 愿 yuàn 言 yán 试 shì 长 cháng 剑 jiàn

 东 dōng 海 hǎi 有 yǒu 岛 dǎo 夷 

 北 běi 山 shān 尽 jìn 仇 chóu 怨 yuàn

 荡 dàng 涤  谁 shuí 氏 shì 子 

 安 ān 得  辞  浮  贱 jiàn

 子  期  竟 jìng 早 zǎo 亡 wáng

 牙  琴 qín 从 cóng 此  绝 jué

 琴 qín 绝 jué 最 zuì 伤 shāng 情 qíng

 朱 zhū 华 huá 春 chūn 不  荣 róng

 后 hòu 来 lái 有 yǒu 千 qiān 日 

 谁 shuí 与  共 gòng 平 píng 生 shēng

 望 wàng 灵 líng 荐 jiàn 杯 bēi 酒 jiǔ

 惨 cǎn 淡 dàn 看 kàn 铭 míng 旌 jīng

 惆 chóu 怅 chàng 中 zhōng 何  寄 

 江 jiāng 天 tiān 水 shuǐ 一  泓 hóng

原文

五古·挽易昌陶

(近现代)毛泽东

去去思君深,思君君不来。

愁杀芳年友,悲叹有余哀。

衡阳雁声彻,湘滨春溜回。

感物念所欢,踯躅南城隈。

城隈草萋萋,涔泪侵双题。

采采余孤景,日落衡云西。

方期沆养游,零落匪所思。

永诀从今始,午夜惊鸣鸡。

鸣鸡一声唱,汗漫东皋上。

冉冉望君来,握手珠眶涨。

关山蹇骥足,飞飙拂灵帐,

我怀郁如楚,放歌依列嶂。

列嶂青且茜,愿言试长剑。

东海有岛夷,北山尽仇怨。

荡涤谁氏子,安得辞浮贱。

子期竟早亡,牙琴从此绝。

琴绝最伤情,朱华春不荣。

后来有千日,谁与共平生?

望灵荐杯酒,惨淡看铭旌。

惆怅中何寄,江天水一泓。

注释

⑴五古:五言古诗的简称。每句五个字,句数不限,偶句押韵,首句可押可不押,可以换韵,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。
⑵易昌陶:名咏畦,湖南衡山人。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,与毛泽东同班。1915年3月病死家中。毛泽东在致湘生信中说:“同学易昌陶君病死,君工书善文,与弟甚厚,死殊可惜。校中追悼,吾挽以诗,乞为斧正。”
⑶去去:越去越远,表示决绝的意思。汉代《别诗》四首(旧作苏武诗)其三:“参辰皆已没,去去从此辞。”
⑷愁杀:愁死了。唐代张说《邺都引》诗:“试上铜台歌舞处,惟有秋风愁杀人。”芳年:美好的年华,指少年青春。唐代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诗:“借问吹箫向紫烟,曾经学舞度芳年。”余哀:很多的哀痛。
⑸衡阳雁声彻:湖南衡阳有回雁峰,相传雁不过此峰。雁声响彻衡阳,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。衡阳是易昌陶的家乡。湘滨:湘江水边。春溜:即春水。溜,小股水流。回:旋转。《荀子·制士》:“水深而回”。
⑹踯躅南城隈:踯躅,徘徊不前。南城隈(wēi威),南城墙弯曲处。
⑺涔泪:不断流下的泪。(落泪不止)江淹《杂体诗》:"芳尘未歇席,岑泪犹在袂".双题:全额。谢惠连《捣衣诗》:“微芳起两袖,轻汗染双题。”
⑻采采馀孤景:采采,丰盛貌,众多而鲜明。《诗经·蜉蝣》二章:“蜉蝣之翼,采采衣服。”馀,剩下。孤景(yǐng颖),孤影,这里指作者。“景”通“影”。日落衡云西:衡云,衡山上的云烟。衡山在长沙之南,这里“衡”指长沙之西属衡山七十二峰的岳麓山。(沆漾)犹汪洋,水深广的样子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澒溶沆漾,莫测其深,莫究其广。”
⑼方期:正当……日期,正在……时候。沆漾:广阔无边的样子,这里指水深且广的样子。零落匪所思:零落,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。匪所思:没有想到的事情。匪,同非。
⑽永诀:永别。
⑾汗漫东皋上:汗漫,本义是漫无边际,这里指漫步。东皋(gāo高),泛指田野或高地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登东皋以舒啸,临清流而赋诗。”
⑿冉冉:慢慢,徐徐。
⒀关山蹇(jiǎn简)骥足:关山,关隘和山顶,指征人所在的边塞之地。晋徐陵《关山月》:“关山三五月,客子忆秦川。”蹇,困苦,不顺利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“蹇侘傺而含感。”骥足,千里马的脚,比喻俊逸的人才。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。飞飚:急速的暴风。灵帐:遮灵柩的帐子。
⒁忧如焚:忧愁又痛苦。放歌:尽情高声地唱歌。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:“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”列嶂:群山。
⒂茜(qiàn欠):深红色。
⒃岛夷: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。这里借指日本。北山尽仇怨: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,这里指沙皇俄国。
⒄荡涤:清除。安得:怎能。浮贱:轻贱。
⒅子期竟早亡,牙琴从此绝: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称,伯牙弹琴,钟子期听了,完全懂得伯牙琴曲的意境。钟子期死,伯牙碎琴绝弦,终生不再弹琴。
⒆朱华:红花。
⒇铭旌:灵柩前的旗幡。泓(hóng洪):水深的样子,这里以“水一泓”比喻深情。

白话译文

绝别的时间越久想念你就越深,思念你你也不能来了。愁坏了你年轻的朋友,悲伤感叹多么痛苦。衡阳来的飞燕叫声清澈,湘江的春水回旋流淌。看到这些景物想起我所喜欢的人,在南城边来回走动。城边茂盛的春草好像我们离别之情,流下的眼泪浸湿了前额。只有我一人鲜明的身影,远望红日落在衡山积云的西边。
正是在汪洋里游泳的年华,你死去了是我所没有想到的。从现在开始永别了,惊动了半夜的公鸡。公鸡一声叫,叫声响遍东边的高地上。看见你慢慢地走来了,咱们互相握手,热泪充满眼眶。
俊逸的人在征途上很不顺利,急速的暴风吹拂亡友的帐子。我心里忧愁又痛苦,依靠群山尽情歌唱。群山长满青色的茜草,我愿意在山下与你交谈练习长剑的志愿。东海中有日本侵略者,北方山水边界有又恨又怨的沙皇俄国。清除侵略者依靠谁家的子弟,怎能推辞自己出身低下贫贱而不杀敌报国呢?
钟子期竞过早的死去了,俞伯牙从此也不弹琴了。琴弦断了是伤感情的,红花春天都不开了。以后的日子是很长的,我同谁共度一生呢?望着灵柩进献一杯酒,凄凉地看着灵柩前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。我在失意中用什么寄托呢?就是那深深的接天的江水。

背景

  1915年3月,毛泽东的同学——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学生易昌陶于假期病逝于家中,由校长张干、学监王季范、教员杨昌济发起,学校于5月23日为他开了追悼会。为纪念同学,毛泽东写了这首《挽易昌陶君》。这首诗最早收录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油印的《易君咏蛙追悼录》,又见之于1991年3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萧永义编著的《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》一书,存于韶山纪念馆。此诗录自毛泽东给湘生的信,信中说:“读君诗,调高意厚,非我所能。同学易昌陶君病死。君工书善文,与弟甚厚,死殊可惜。校中哀悼,吾挽以诗,乞为辅正。”毛泽东同时还写了一副悼念易昌陶的挽联:“胡虏多反复,千里度龙山,腥秽待前,独令我来何济世;生死安足论,百年会有殁,奇花初茁,特因君去尚非时。”正直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“二十一条”,国事危急。毛泽东此诗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,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改造旧世界的志向。

赏析

  这首五言挽诗,意在对亡友易昌陶的悼念并抒发爱国之情。该诗篇幅较长,全诗分为四层:
第一层:“去去思君深,思君君不来。愁杀芳年友,悲叹有余哀。”表现了无限的悲痛之情。易昌陶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班最要好的同学,所以当听到易昌陶病死家中,毛泽东特别悲痛,并引起无限思念。
第二层,写怀念亡友,抒发浓厚的友谊。“衡阳雁声彻,湘滨春溜回。感物念所欢,踯躅南城隈。城隈草萋萋,涔泪侵双题。采采余孤景,日落衡云西。”毛泽东感物思人,站在过去和易昌陶经常漫步的湘江边,徘徊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。
“方期沆瀁游,零落匪所思。永诀从今始,午夜惊鸣鸡。鸣鸡一声唱,汗漫东皋上。冉冉望君来,握手珠眶涨。”毛泽东在思念之中进入梦境,在公鸡高叫声中,易昌陶徐徐走来,二人高兴地握手,热泪盈眶,相对无言。“冉冉,’写出亡灵的轻飘,‘望”写出毛泽东的高兴之情。“涨”字,形象地再现了热泪盈眶的情景。
第三层:“关山蹇骥足,飞飙拂灵帐。我怀郁如焚,放歌倚列嶂。列嶂青且茜,愿言试长剑。东海有岛夷,北山尽仇怨。荡涤谁氏子,安得辞浮贱”。悼念亡友,抒发了杀敌报国之情。诗人在梦醒之后,感叹人生总有不顺利的时候,像易昌陶这样德才兼备、充满救国之志的人,命运却不佳,诗人以歌当哭,放声歌唱,倾吐难以忍受的悲痛之情。在回忆死者的同时,又对生者提出希望,要克服那种认为出身低贱的思想,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,勇敢地去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。
第四层:“子期竟早亡,牙琴从此绝。琴绝最伤情,朱华春不荣。后来有千日,谁与共平生?望灵荐杯酒,惨淡看铭旌。惆怅中何寄,江天水一泓”。悼念亡友,表达了战斗不息之情。这层作者以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而摔琴作喻,说明自己与易昌陶是知音,以及失去知音好友无以言状的痛苦心情。紧接着,用高昂的斗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。把哀思寄托在长流不断的江水之上。言外之意,就是以高昂的姿态,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,实现死者的生前愿望。
该诗悼亡与言志相交融是其思想内容的显著特征。既是悼念亡友、寄托哀思之作,也是抒壮怀、言远志之作,具有很强的思想性,显示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。

作者

更多的了解作者?请参考毛泽东的著名诗词


拼音有误?我来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