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宋) 王 安 石
天 质 自 森 森 ,
孤 高 几 百 寻 。
凌 霄 不 屈 己 ,
得 地 本 虚 心 。
岁 老 根 弥 壮 ,
阳 骄 叶 更 阴 。
明 时 思 解 愠 ,
愿 斫 五 弦 琴 。
(宋)王安石
天质自森森,孤高几百寻。
凌霄不屈己,得地本虚心。
岁老根弥壮,阳骄叶更阴。
明时思解愠,愿斫五弦琴。
孤桐:特立孤生之桐。《书·禹贡》:“峄阳孤桐。”孔传:“峄山之阳,特生桐,中琴瑟。”唐人李白《琴赞》:“峄阳孤桐,石耸天骨。”清人王琦注引《封氏闻见记》:“此桐所以异于常桐者,诸山皆发地兼土,唯此山大石攒倚,石间、周围皆通人行。山中空虚,放桐木绝响。是以珍而入贡也。” 天质:天生的姿质,自然的本质。 森森:形容树叶茂密的样子。 几:几乎,近于。 百寻:极言其高。寻,古代长度单位,八尺为一寻。南齐谢朓《咏桐》:“孤桐北窗外,枝高百丈馀。” 凌霄:犹“凌云”,直上云霄。形容梧桐树长得很高。 不屈己:不使自己弯曲。唐人白居易《云居寺孤桐》:“亭亭五丈馀,高意犹未已。” 得地: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。 虚心:梧桐为落叶乔木,干高而直,木质中空,故云。 岁:年。 弥:更加。 阳骄:阳光炽烈。 阴:通“荫”,指枝叶成荫,很茂盛的样子。 明时:政治清明之时。 解愠(yùn):解除怨怒。愠,恼怒,怨恨。相传帝舜所作《南风歌》:“南风之熏兮,可以解吾民之愠兮;南风之时兮,可以阜吾民之财兮。” 斫(zhuó):用刀斧砍,削。这里指制作。 五弦琴:传说帝舜所制,又说神农氏所发明。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。据《孔子家语》记载: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,一面唱《南风歌》。
梧桐树天生的性质就注定它长得枝叶茂密,孤独地岿然屹立,高达近于几百尺。 直上云霄也不使自己弯曲,这得自于适宜生长的土壤,还有本质中空的内心。 梧桐树龄越老,树根越长得粗壮,阳光越炽烈,枝叶就越显得茂盛葱郁。 在政治清明之时也想着解决百姓的疾苦,就像梧桐甘愿被砍伐制成五弦琴,伴随舜帝唱着《南风歌》去除民众的怨恨。
王安石常用“桐”“松”“竹”“菊”“梅”等高雅的植物来自喻、自况。这首诗明写孤桐,实际是自喻,旨在表明报效明主的决心,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)之前,而具体作年不明。
这首诗咏孤桐,是为咏物诗。但是,作者又不仅仅停留在咏物之上,而是借以自咏,咏自身之志。此诗在体裁上为五言律诗,在结构上采取了由描写和抒情两部分相结合、又相互烘托的手法进行描写,整首诗语言简单明了,意脉清晰。首联写孤桐材质之高,拔于众表。即使就一般的用材而言,也是很优越的。颔联开始转入言志:所以长高者,为不屈己也;所以虚心者,因得地也。这当然是诗人代桐“言志”。然而,孤桐毕竟非人,因此,作者所说的,原本是孤桐的生物属性。颈联再就孤桐的根、叶作进一步的抒写,无论在什么恶劣气象条件之下,孤桐是愈长愈盛。尾联则揣测孤桐之愿望,不甘作普通器具,而要做圣王手中弹唱太平社会的“五弦琴”。 孤桐之形象即王安石之形象,孤桐之性格即王安石之性格,孤桐之愿望即王安石之愿望。王安石借物自咏,表达了报效明主的决心和献身精神。亦桐亦人,人桐不分。篇末暗用帝舜治国而致太平的故典,颇与作者其他作品崇仰帝舜相一致。其《桃源行》终篇云:“重华一去宁复得,天下纷纷几经秦?”其《望夫石》云:“还似九疑山上女,千秋常望舜裳衣。”当后来宋神宗问安石“唐太宗何如”的时候,王安石答以“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”。其致君尧舜之志,所在皆见。直至《朝日一曝背》,径言“弹作《南风歌》,歌罢坐长叹”。是醉心虞舜,终其一生而不改矣。
更多的了解作者?请参考王安石的著名诗词。
拼音有误?我来纠错